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一批美国“301条例”对中国的关税于7月6日星期五生效,目标价值为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从价税率为25%。受关税影响的部门包括汽车、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工业机械等。官员们表示,目前中国对美国产品340亿美元的关税也已经实施,目标是大豆等商品。

美国的关税针对818个关税税目产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上个月表示,这些产品涉及“工业重大技术,包括那些与'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有关的技术”。

美国还表示,它准备对额外的284个关税税目征收关税,这些关税税号将在华盛顿完成相关的国内程序后生效。这284个关税税目进口额为160亿美元。

美国的关税是在301条款调查后实施的,该调查是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规定,允许进行调查并采取可能的应对措施以应对贸易伙伴所谓的不公平做法。(《桥周报》,2018年3月22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于7月7日解释了美国公司如何进口一些受影响的产品,可以要求将其排除在关税之外。有此意向的企业可以在10月初之前要求美国将某个产品排除在关税之外,这些关税例外将有一年的时间限制,而且其效用也可以追随到关税生效之时。

中国方面周五做出回应,对美国34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涉及500多种商品,并称如果华盛顿继续推进第二次关税,中国将对额外的16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

据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中国商务部也发表声明说,“这些关税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对全球产业和价值链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关税升级受到一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的抵制, 以及其他WTO成员和贸易官员的担忧。中国美国商会警告说,经济巨头之间更大的贸易紧张可能是危险的,两国政府必须找到一个谈判解决方案。

“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诸如此类进口关税会适得其反,不仅损害了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而且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中国美国商会主席William Zarit说。

USTR准备对额外的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除非美国和中国达成妥协协议,双方将对另外16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不仅如此,美国总统特朗普现在已要求其贸易团队制定针对更多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由于中国的报复和未能改变其做法,总统已下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开始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尔于7月10日表示。“这是在301条款的授权下做出的适当回应,以消除中国有害的产业政策。”

这位美国贸易主管重申了过去的对涉嫌强迫技术转让和歧视性许可做法的担忧,这些做法被引用为最初的301条款针对中国的调查的基础,并且是现行关税的理由的一部分。他还表示,中国采取的报复性关税是导致升级的原因。

“不幸的是,中国没有改变其行为——这种行为使美国经济的未来面临风险。中国已经开始对美国产品进行报复,而不是解决我们的合理担忧。(中国)没有任何理由采取这种行动,“他补充说,新的关税清单尚未最终确定,因为需要公众意见征询期和其他步骤。

如果这些关税继续下去,那么2000亿美元的目标货物将面临10%的关税。涉及的货物将涵盖超过6000个关税税目。根据联邦登记处上的文件(Federal Register notice),通知、评论和公众听证期将贯穿到夏季,预计在8月30日前完成,这意味着关税最早要到9月才会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清单上的商品并非专门针对与“中国制造2025”产业战略相关的产品。清单上的产品包括食品、化学品、煤炭、金属矿石、烟草制品、纺织面料、纱线、棉花和建筑材料等。

联邦登记处的文件称,“根据法律规定,旨在取消该调查所涉及的措施、政策和做法,采取补充性的2000亿美元关税行动是适当的”。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声明引起了美国一些主要贸易立法者的强烈反对,包括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犹他州共和党参议院Orrin Hatch周二表示,“虽然我支持政府有针对性的打击中国技术转让制度,但今晚的宣布似乎是鲁莽的,并不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方法。”

他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同行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担任该委员会主席的德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Kevin Brady以及贸易专门委员会主席华盛顿州共和党众议员Dave Weichert周二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特朗普亲自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解决此事。

“很明显,美国与中国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将采取如下两种方式:一种可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展开长期贸易战,席卷全球;另一种可能是特朗普总统和习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举行会谈并开始制定一项协议,一个为当地农民、工人和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的中美协议,“Brady说。

Brady还批评双方贸易官员没有举行“严肃的贸易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没有表明立即开始谈判的计划。

WTO成员审查中国的贸易政策

上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该组织的日内瓦总部开始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进行两年一次的审查,为期两天的活动于7月11日星期三开始,并于7月13日星期五结束。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贸易经济体之一,每两年面临一次这次审查,但这个时间间隔将从2019年起改为三年。该审查以世贸组织秘书处的报告和政府报告为基础,各代表团能够在会议之前和会议期间提交问题。据日内瓦贸易官员称,在审查之前,中国收到了其他WTO成员的近2000份书面问题。

在活动的第一天,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和其他各代表团在审议期间发言,就中国的贸易政策环境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这些发言之前作开幕致辞,强调了中国自2001年12月加入WTO以来,以及在每两年的政策审议中对世贸组织做出的各种贡献。

王受文还指出了世贸组织正面临系统性挑战,包括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缺乏法官,美国使用301条款调查,以及美国的232条款调查。后者是1960年代美国贸易法的一项规定,允许根据国家安全的理由进行调查并采取潜在措施。

与此同时,美国驻WTO大使发表了一份详细声明,概述了对中国贸易政策的一系列批评,并回应中国对美国的各种关切。

“鉴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庞大而且不断增长的作用,以及中国以国家为主导的重商主义的贸易和投资方式给贸易伙伴带来的严重危害,这种审议再也无法推迟。如果世界贸易组织想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保持其相关性,就必须进行变革,“美国驻世贸组织大使Dennis Shea周三表示。

Shea特别强调了中国政府在试图支持国内工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认为中国给予这些行业“大规模的、扭曲市场的补贴和其他形式的国家支持”,损害外国同行的竞争力。他还批评知识产权执法不严,强制技术转让和网络盗窃等。

“此外,很明显,世贸组织目前还没有提供必要的所有工具来解决这种情况,”Shea补充道。他认为,争端解决机制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存在局限性,并表示“没有明确的路线图来谈判设立新的规则来解决中国国家主导的重商主义贸易和投资体制所带来的这个独特的问题。”

(编者注:下周的《桥周报》将就中国贸易政策审议的完整报告做出分析。)

WTO警告G20的贸易限制上升

美国和中国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中产生了一些连锁反应。贸易官员和分析人士一直在讨论持续的摩擦可能对全球经济复苏意味着什么,以及多边贸易体系对这些挑战的中期和长期应对能力。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对特别容易受到这种变化影响的较小经济体的潜在影响。

WTO上周发布了对G20经济体半年度的贸易投资措施分析报告后,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警告说,“在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限制性活动令人不安地增加”。阿泽维多的声明是在上述第一批中美关税的几天之内发布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发布时间是预先设定的。

“与前六个月相比,主要经济体在本周期采取了两倍多的限制措施。对于任何关心经济健康状况的人来说,是时候注意了,“阿泽维多上周晚些时候在推特上说道。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G20贸易限制和促进措施的报告涵盖了2017年10月中旬至今年5月中旬。因此,该报告不包括美国和中国7月6日星期五启动征收的关税。

世界贸易组织发现,G20经济体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了“39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同时还制定了47项贸易促进措施,并指出后一种措施在价值方面涵盖了更多的贸易。该组织的报告还指出,钢铁,塑料和汽车等商品正在受到新的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

世贸组织负责人以及其他经济机构负责人也警告说,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限制措施不仅会损害全球经济的健康,还会损害全球贸易体系的持续力量和持久性。

“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它仍然有这样做的工具。然而,进一步升级可能给该体系本身带来潜在的巨大风险,“阿泽维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Ángel Gurría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秘书长Mukhisa Kituyi在这份关于G20贸易和投资措施的联合报告中写道。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这份报告中涉及贸易限制和贸易促进措施,而经合组织和贸发会议对投资政策格局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审查,两家机构称投资政策“情况也是喜忧参半”。

ICTSD报道; “中国商务部:美国引发了经济史上最大的贸易战”,新华社,2018年7月8日。更多文章请关注官方微信平台ICTSD-China,该平台发布最前沿和全面的全球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资讯,下方附有ICTSD-China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欢迎免费订阅。

 

话题:



0

推荐

成帅华

成帅华

22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瑞士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执行董事、2015耶鲁世界学者、2007亚洲青年领袖,2005英国志奋领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亚洲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气候变化研究前沿杂志客座编辑。曾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职,先后在复旦大学和牛津大学就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