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两年一度的“促贸援助全面审议”工作711日在WTO总部开始。若干多边机构领导人呼吁投入更大的努力,通过促贸援助的倡议来改进数字联通,降低贸易成本,改进基础设施。

三天的会议于713日结束,共有超过50个场次的会议,此次活动的总的主题是推动贸易、包容和联通促进可持续发展。今年的活动的参与者来自政府、市民社会、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

3000亿美元的规模

促贸援助倡议在2005WTO 香港部长会议上启动的。自那以后,WTO成员经常性的更新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审议和评估。

为了准备这个审议,WTO和经合组织(OECD)做了一个监督报告,并于530日在WTO贸易和发展委员会进行了讨论。当时,与会者指出,需要在区域援助不平衡、通过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更好的联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

冈比亚副总统贾巴·坦巴琼在星期二上午发表主旨演讲,向济济一堂的听众们介绍了她的国家在参与贸易时继续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他们对发展更具竞争力的商业环境的兴趣,并开展了必要的改革这样做。

多个国际机构的领导人在周二也做了类似的发言,阐述了促贸援助的潜力,并呼吁投入更多的工作更大的发挥这个倡议的作用。

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在开幕大会上说,自从促贸援助十多年前启动以来,该倡议已经动用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金,覆盖了146个国家。而且,每一个美元都是帮助这些国家构建贸易基础设施和能力。

其他一些官员指出,这个倡议一直获得资金支持,即使在困难时期。这说明了促贸援助的巨大潜力。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说,“自从促贸援助启动以来,来自双边和多边捐助方的承诺金额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而且从来没有停止增长,即使在预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即使在援助预算受到影响的时候也是如此。

根据WTO和经合组织的联合报告,同一时期有大约150个发展中国家获得这些资助,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援助提供给了最不发达国家。

这份题为《促贸援助一览》的WTO和经合组织联合 报告 也指出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在物理连接和数字联通方面。这些挑战妨碍了穷国有效的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促贸援助中充分获益。报告也提到,最近实施的WTO贸易便利化协定(TFA)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使得小型企业更容易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使得货物通关更加的简易和便宜。(《桥周报》, 2017223)

这份报告说,“贸易便利化是发展中国家和他们发展合作伙伴在促贸援助方面的最优先事项,这个更广义的概念包括运输走廊等物理连接,也包括数字联通。”

确实,机构领导人和审议会议参会者都一再的指出,在世界很多地方接入互联网的程度还十分有限,这对民众的经济机会产生影响,包括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性别不平等的影响。

古里亚在周二的发言中说,“39亿人口仍然没有互联网。非洲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因特网,最不发达国家中只有七分之一的人口有互联网。在接入互联网方面,女性比男性少四分之一。他警告说,这些局限将对民众的健康、教育和经济前景产生影响。

可持续性和减贫

今年促贸援助审议的另一个关注的领域,是如何使这个倡议更好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 在2030年前消除所有形式的贫困。

阿泽维多说,“让我们雄心勃勃。贸易已经在我们有生之年帮助十亿多人口脱离了贫穷。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实现什么。那么,让我们加倍努力。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的贸易体制,支持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一个更好的世界铺平道路。”

阿泽维多也提到糟糕的基础设施,较高的贸易成本,性别歧视等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呼吁一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支持促进贸易的努力,包括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

古里亚也强调支持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价值,指出他和阿泽维多在参加上个星期的G20领导人峰会上都非常强有力的表达了这一点。

他说,“贸易对世界上的罪恶没有责任”,但是也不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但是贸易不应当被视为全球化的“代理”。

古里亚说,“我们把很多人仍在了后面。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但是我们促进对所有人的自由和公平贸易。”他指出,促贸援助有潜力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

更多信息

关于这次审议的全部内容以及部分场次的视频和摘要可参见WTO 网站。ICTSD关于促贸援助的其他分析文章参加《桥周报》姊妹期刊 《桥非洲》 和 《桥法语版》。

ICTSD 报道。文章来自作者所在机构官方微信平台ICTSD-China,该平台发布最前沿和全面的全球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资讯,下方附有ICTSD-China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欢迎免费订阅。

 

 

 

话题:



0

推荐

成帅华

成帅华

22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瑞士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执行董事、2015耶鲁世界学者、2007亚洲青年领袖,2005英国志奋领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亚洲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气候变化研究前沿杂志客座编辑。曾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职,先后在复旦大学和牛津大学就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