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五月底,欧盟和阿根廷分别都对WTO关于欧盟反倾销措施的裁决提出上诉。上诉机构在九月份的裁决将影响到2016年底后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是否采用替代国做法。

该案件(DS473) 是阿根廷于2013年底提到WTO的,认为欧盟关于进口生物柴油的反倾销调查措施违反了WTO的规则。随后,2014年4月成立了专家组。 (《桥周报》,2014年1月16日2013年5月30日2013年10月24日)

 

“倾销”这个贸易术语指的是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出口市场进行销售。根据WTO规则,只要存在倾销行为而且确认导致国内产业受损,一国可以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倾销的行为。

 

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柴油出口国,认为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导致每年16亿美元的销售损失。

 

今年三月,专家组认为被指控的欧盟基本反倾销规章没有违反WTO规则,但是欧盟调查机关有关倾销和对欧盟国内产业损害的决定在某些方面违反了WTO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反倾销协定。 (《桥周报》, 2016年4月7日)

 

欧盟的观点

 

5月20日的欧盟上诉书认为专家组裁定中的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即:生产成本的确定,进口产品正常价值的计算,以及对阿根廷生物柴油的反倾销税。

 

比如,专家组说,欧盟没有根据生产者的记录计算生产成本,因而违反了贸易规则。欧盟调查当局没有考虑阿根廷生产者为购买大豆实际付出的价格,原因是阿根廷出口税收制度被指控存在扭曲。大豆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

 

反倾销协定规定,应优先使用生产者的记录来计算生产成本,如果记录“合理的反映有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对专家组来说,这是要求评估生产者的记录是否“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以一种准确和可靠的方式”反映了生产者的实际成本。

 

因此,专家组认为欧盟不使用特定的记录没有足够的法律基础。

 

此外,欧盟调查当局以国际水平的价格替代了购买大豆的平均实际价格,原因同样是被指控的阿根廷出口税收制度中的扭曲。专家组认为,欧盟未能按照WTO规则所要求的那样采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构成计算生物柴油的正常价值。

 

欧盟上诉的最后一点是,专家组裁定欧盟所征收的反倾销税超过了按照反倾销协定要求可能构成的倾销幅度。

 

欧盟现在要求上诉机构推翻这些裁决,认为这些裁决是基于“错误的法律推理。”

 

阿根廷的上诉

 

在5月31日发布的上诉书中,阿根廷也质疑专家组裁决中的若干要点。特别是,阿根廷认为,专家组错误的评估了欧盟基本反倾销规章和欧盟调查机关忽略生产者成本记录的做法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专家组认为基本规章没有违反WTO的规则。

 

阿根廷也要求上诉机构推翻专家组的裁决,并认为欧盟在决定是否存在倾销时没能在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之间做出公平的比较,尤其是没有“调节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特别是税收制度方面的差异。”

 

在专家组阶段,阿根廷也声称,欧盟没有确保由于欧盟自身产能过剩导致的损害不被归因于被指控的进口倾销,因而违反了WTO的反倾销协定。当时欧盟调查机关的总的结论是进口导致了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专家组驳回了这个指控。

 

在上诉书中,阿根廷要求WTO大法官驳回专家组的这些裁定,认为专家组没有适当的解释和应用反倾销协定条款。

 

根据WTO规则,上诉机构在收到上诉书后的90天发布报告,上诉机构将审议有关的法律和法律解释,而不是专家组的事实裁定。

 

对欧盟2016年底后对华反倾销做法的影响

前一篇文章我曾经谈到,欧盟在2016年底后,可能根据中国入世协定第15条的规定原则上终止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的做法,但是仍然保留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成本调节替代国的做法,也就是上述的对阿根廷生物柴油反倾销案中的做法。WTO专家组认为,欧盟关于这种做法的基本法规没有违反WTO规则,但是欧盟没有使用生产者的自己的成本记录而使用替代成本的做法违反的WTO的规则。

 

上诉机构判定欧盟的法规或调查当局的做法是否违反WTO规则,将对2016年底后的走向产生大的影响。如果判定欧盟基本法规或调查机关的做法符合WTO的规则,那么欧盟将可能继续这种做法,并应用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上,重点将是界定特定项目成本上的扭曲。

 

如果WTO上诉机构支持专家小组的裁决,认定欧盟的做法违反WTO规则的话,那么欧盟的选择就不多了,也就是说欧盟应当像对待其他WTO成员一样对待中国的产品,可能在特定市场条件下对中国征收的反倾销税幅度回避其他国家的高一点,但是整个原则是一样的。

 

当然,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做法完全或者部分终止后,欧盟可能根据补贴和反补贴协定启动更多的反补贴调查。目前对华反补贴调查远远低于反倾销调查。

 

 

话题:



0

推荐

成帅华

成帅华

22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瑞士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执行董事、2015耶鲁世界学者、2007亚洲青年领袖,2005英国志奋领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亚洲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气候变化研究前沿杂志客座编辑。曾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职,先后在复旦大学和牛津大学就读。

文章